《航铁集团每日资讯》中等职业教育行业:社会理念的转变是技术人才获得社会认同感的关键
多年来在职业教育方面,国家无论在政策上重视、倾斜,还是在经济方面的投入都是巨大的,但职业教育所面临的现状还是差强人意。
在上世纪80,90年代之前的中专、技校生,还是同类人群中的佼佼者,是可以为国家、为行业独挡一面,再锤炼若干年甚至可以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的群体。他们意气风发,干劲十足,热爱本职工作,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自本世纪初,中专生的地位江河日下已是不争的事实,社会地位、薪资待遇、實际技能都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这些年社会并没有真正承认多年来职业教育的成果,大家普遍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社会上地位低,没什么前途。
目前,职业学校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专业虽然比较齐全但却不精,实习、实训的设备和场所是个硬条件,教学和实训的比例要合理得当,整体教育制度是严进宽出,而职业教育更是宽进宽出。学生所谓的实习是实践一年,在企业或者相关专业的单位里提高实践技能,相当一部分就是企业雇佣廉价劳动力。
同时,国家在职业教育上投入没有起到预期作用。国家近些年在职教投入中巨大,每年上千亿。这其中包括免学费。实际上的效果不是很好。学生家长并不是因为出不起每年2000多元的学费,大多数学生没有感恩国家、感恩社会而珍惜学习,发奋图强,减免学费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大多数还是感到没出路没前途。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相应的政策应当发生转变。首先是要加强宣传,转变社会观念,重新树立技术人才的社会认同感。世界发达国家之所以持久先进,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依靠有大量有技术的人才、员工支撑。
其次是加强学校教育管理,严谨办学,坚持“宽进严出”的原则。要真正为国家培养、为社会提供合格有用的技能型人才,必须下壮士断腕之决心,在学生培养教育方面把好严出关,哪怕当初招生1000人,毕业时真正意义上合格的只有100人,那就只发100人的毕业证和技能证,这样社会也认可,也是对学校学生自己,最终是对企业和国家最大的负责。
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应具有敬业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科学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发展水平,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把“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性格培养、情操陶冶”紧密结合起来,为实施素质教育积淀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