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铁党建:深刻认识调动企业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创先争优积极性的重大意义
企业基层党支部和党员的积极性和战斗力影响着党在企业的领导作用。党支部和党员是党组织联系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所作所为直接体现着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和形象。如果党支部和党员的创先争优积极性不高、战斗力不强,就难以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到位,就难以贯彻落实好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难以产生对广大群众的凝聚和带动作用,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党在企业职工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党员队伍是企业最可宝贵、最具开发价值的人力资源。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这是党章从党员与群众的相比较而言作出的定义。企业是中国广大工人的聚集单位,企业的党员队伍是一支比群众更有觉悟、更具先进性和战斗力的队伍,分布在生产经营、科研、后勤等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他们的政治觉悟,决定了他们是企业中的一支具有先进性的人力资源。但受市场经济和现实生活的影响,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也是需要调动和激发的。
只有充分认识加强企业基层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调动创先争优积极性的重大意义,各级党委才能够高度重视和解决好存在的突出问题。
制约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创先争优积极性的主要症结所在:
(一)思想观念认识上有障碍。制约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参与创先争优积极性的思想认识问题,主要体现在,有的认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一阵风”,走走形式而已,从而把活动停留在应付上,不深入;有的认为与过去开展的活动没有多大区别,从而沿用老办法、老载体,缺乏创新;有的认为创先争优活动会干扰日常生产经营工作,从而把两者割裂开来,对活动研究和推动不够;有的把创先争优活动等同于学习教育活动,从而把活动仅仅停留在开开会和学学文件上,抓实际行动的力度小;也有的认为,党员职工的日常工作已经不错了,没有再搞创先争优的必要,等等。所有这些思想认识,都是没有深入认识和把握创先争优活动的本质特点,没有上升到以党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推动本企业本单位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上来,没有上升到推进社会价值观的塑造上来。
(二)关心帮扶机制上有缺失。长期以来,一些基层党组织更多地要求党员讲奉献作表率,而忽视党员本身作为人民群众的一员所具有的多种需求。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党组织对党员的日常慰问少,尤其是对困难党员的帮扶和解困的力度小,不足以体现党组织对党员的关怀;对党员本身所取得的工作成绩,从企业员工和干部的角度评价和肯定的相对较多,从党员身份的角度评价和肯定的相对较少,致使部分党员对自己的党员身份认同感下降。
(三)党员激励机制上有缺陷。主要表现为“两小一少”。对优秀党员的激励力度小,认为党员就应该讲奉献,“多出少得”,从而对优秀党员不敢奖励,致使广大普通党员看不到努力奉献之后的“肯定效应”;对后进党员处置力度小,对待不合格党员存在“老好人思想”,不敢批评不敢处理,致使部分党员有了“不作为”的标杆;对党员成长发展路径规划少,党组织对党员缺乏入党后的成长规划,培养力度减小,成长通道少。
(四)支部书记素质上有局限。基层党支部承担着大量和具体的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工作任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一个支部要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必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许多企业基层党支部具体做支部工作的只有支部书记一人,工作多起来时,往往难以应对,甚至顾此失彼;况且很多支部书记又担任着车间、工段、作业区的行政职务,往往投向生产工作多,投向党务工作少,对党员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