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的面临的一大困境, 航铁集团有限公司提醒企业家不要挣扎于过去的成功经验中
经营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2008年是全球经济的风水岭,但是2012年才是中国经济的拐点,自从2012年开始,中国企业的日子变得不那么好过,在产能过剩环境污染、成本上升、结构调整等一系列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企业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代红辰认为:“只有摆脱过去才能走向未来。”代红辰说过:“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可以说跟上时代、走向未来才是企业的主旋律,然而难以摆脱的过去是企业走向未来最大的障碍,过去的成功经验会形成一种组织惯性和定向思维。
一般而言,成功的企业都会有自己的情节,习惯性地把优秀的人才以及重要的资源,配置在过去的事情上,并企图通过追加投入来挽救已经成为过去的事情,或者使过去的事情获得重生。这些企业最喜欢说的话就是进行二次创业。最喜欢喊的口号就是,发扬二次创业的精神。这种“老瓶装新酒”的做法,难以根治企业走向衰败的命运。我们不能因为眼前的困境,而否定了历史的成功,也不能因为历史的成功,固化了未来的方向,很多时候恰恰是因为历史的成功导致了整个体系的衰败,一旦经营体系形成,管理体系会不断加固原有的运营模式,这种加速能力一方面提升企业在原有环境下的竞争力,同时也在形成变革壁垒,形成一种抗拒变革的经营惯性。
经营惯性表现为路径依赖,而路径依赖的本质是能力依赖,我们往往会发现企业老板宣称的和企业实际运行的是完全不同的两套,甚至是毫无交集。其宣称以客户为导向,按照客户价值来指导经营,企业内部依然按照制造导向,推行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强调稳定与控制,并没有实现面向客户需求的横向综合集成能力,专业人才不足或者文化与制度等的不支持,导致企业仍然在原地蹒跚。当严峻的外部环境形成倒逼机制,逼迫企业走出原有的舒适区时,很多企业原有的经营管理体系已经是陋习已成、积重难返了。诺基亚帝国倒下之前,面对不断创新的竞争对手(苹果、三星等)以及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诺基亚依然顽固的坚守着他们的塞班系统、对消费的诉求漠视以及采用过去僵化的绩效考核制度等举措,最终加速诺基亚曾经的帝国走向衰败。福特汽车在长达19年(1908年-1927年)的汽车行业霸主地位,一方面得益于福特汽车生产制造体系的科学管理以及精细化管理,然而,当福特的“纵向一体化”模式大放异彩之时,这种主要为T型车服务的运营管理系统,左右着公司整体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战略,在面对消费者需求变化和竞争对手(主要是通用汽车)反攻时,显得僵化笨拙。可以说,亨利·福特在大批量汽车制造上取得的成功,有效的解决了生产问题,使得不熟悉的市场顾虑取代了熟悉的生产顾虑,企业成功的关键从制造环节向设计环节和营销环节转变,获取更快的产品上线时间、更低的盈亏平衡点、更丰富的产品以及更快的市场响应速度成为企业获胜的关键。
与其挣扎于现实的经营泥潭和历史的成功经验,不如跳出约束,以全新的经营理念动态的审视企业,这需要企业管理层从历史的成功经验中提取方法论,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让经验模式化、可复制化,在变化中掌握不变的内在规律,才能走出成功经验的桎梏。企业当自以为非,不固守过去成功的旧法则,勇于自我革命,能够以创业者的视角,将企业目前的经营体系视为一种资源,重新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回归商业的本质,回归客户价值,去思考企业走向未来的全新蓝图,在现实资源基础上,有选择的扬弃,重塑企业在新环境下的适应力,扔掉过去那种单打独斗的玩法,放弃过去那种以低价恶性竞争的极端做法,抛弃那些令你沾沾自喜的制造能力,否定那些假大虚空的宣传口号,认清大环境变化趋势,找到企业经营的成功密码,找准企业经营与管理升级的牛鼻子,才能牵动整个组织进行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