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铁大学堂:文化源于过去成功的经验
文化是“人—类—习—惯”,是人类后天习得的群体惯性,从其定义中似乎可以看出文化的来源,即文化是学习来的。但是,文化是如何学习来的,从哪里学习来的,最初的文化又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大部分是通过对父母、老师、上司等的学习得来,但这种被学习的文化最初是从哪里来的呢?可能有人会认为,从祖先那里来的。不错,最初的文化肯定是从我们的祖先那里得来,或者从他人的祖先那里得来,但可以断言,一定是从人类的祖先那里得来的。但是,有些文化是我们并不久远的先人那里得来的,有的文化甚至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创立的。最初的文化是谁创立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怎么创立的文化,在一种文化成为文化之前是什么状态?我们可以想象,或者试着去还原我们至今都在信奉和遵守的文化的最初起源,然后梳理出一条文化产生的路线。从文化形成的过程来看,文化来源于前人的成功经验,或者来源于我们自己以往的成功经验。
(一)星期制工作传统
虽然,现在我们每周都过周六周日,但是星期制并不是我们的发明,星期制是标准的西方舶来品。但是因为大家觉得用星期制来安排工作与生活的节奏,是人类到现在为止所能发现的最适宜的节奏。所以,星期制就成为全人类共同接受的一种习惯。假设星期六加班,很多人都会感觉不舒服,心理上抵触,生理上不适应,因为星期制已经成为大家的群体习惯。
但是,星期制又是怎么来的?它是人类的祖先在寻找工作与学习最恰当的节奏过程中,一点点试验出来的。中国人原来是按“旬”或“月”的,十天休息一次,或者是一个月休息一次,这种节奏刚开始发明的时候,肯定比没有节奏好,于是大家约定俗成,就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生活节奏方式。后来西方的星期制被引进,大家按照这种节奏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这种节奏更好,更利于工作的效率和生活的幸福,于是星期制就被传承了下来。这种节奏是到目前为止,人类探索出来的最成功的一种工作和生活节奏,未来也许存在更适合的节奏。
(二)春节的娱乐传统
春节为什么是在冬季,为什么是从农历十二月底开始,到来年正月十五结束?事实上春节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它源于中国农业社会的大背景,是中国农民在一年的劳作之后,寻找合适的、长时间的休息和娱乐的探索。农民一年不停地忙碌,需要找个时间好好休息和娱乐一下,那么,这个时间安排在什么时候最合适呢?安排在春季肯定不行,正月十五之后农作物就需要浇水施肥。现在也是这样,熟悉农耕的人知道,农民过了正月十五之后就开始忙碌起来。夏天也有很多事情需要做,除草、杀虫、施肥等,秋天更是又收又种。
其实,原来肯定会有不同家族或群体曾经在春天、夏天或秋天忙里偷闲设定了一些节日,后来发现,在这种时间安排的节日不被普遍接受。例如,约定夏天举办娱乐活动,不是这家有事,就是那家有活儿。后来,大家逐渐发现只有安排在春节的十几天时间最合适,大家都没有什么事情,既不种也不收,既不施肥也不浇水,是最好的休息娱乐时间。于是,春节就在人们寻找最合适的休息娱乐时间的过程中,被我们的祖先选中。春节的时间选择,实际上凝结了我们祖先对于农业基本规律的理解,凝结了我们祖先的很多生产和生活经验。